音乐学系主任冯志莲在“继往开来——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暨袁静芳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上做主题发言

音乐学系主任冯志莲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继往开来——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暨袁静芳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 摄影:张一霏

音乐学系主任冯志莲在大会上做《传统音乐理论的践行者》主题发言 摄影:张一霏

 

      5月7日,音乐学系主任冯志莲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继往开来——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暨袁静芳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并在研讨会上做主题发言。

      冯志莲以《传统音乐理论的践行者——谈袁静芳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教学的贡献》为题,围绕袁静芳先生的“器乐与乐种”和“宗教仪式音乐研究”两个方面发言。她认为,在《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一书中,由袁先生撰写的“器乐与乐种”部分,是中国民族器乐音乐理论研究与教育领域的里程碑式的著述,其中所包含的理论视角,体现了袁先生对历史的尊重和通过田野调查这种实践形式获得真知的重要精神。而将“乐种”一词不仅作为知识性内容,还作为其重要的理论视角,则是袁先生的又一重要贡献。袁先生有过多年对包括智化寺在内的“京音乐”的实地考察经历,这种鲜活的音乐实践体验,使袁先生在杨荫浏、曹安和等前辈提及“乐种”这一语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与辨析,并最终确立了包含有组织体系、形态框架、表演程式、表现形式等多方面因素在内的“乐种”概念。它把民族器乐研究中原有对于器乐合奏体裁、组合形式等偏重“艺术性”的研究,拓展到既包含艺术特征分析,也顾及其在文化语境中存活状况的全面考察。其中蕴含的是“实践出真知”这种值得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者们引为信条的重要精神。在宗教仪式音乐研究方面,冯志莲认为,袁先生对佛教音乐的贡献居功至伟。他创立并主持中国佛教音乐研究中心,数次举办中韩佛教音乐研讨会,在佛教京音乐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出版发行由他主编的“中国佛教音乐文化文库”系列,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宗教音乐研究的进展。袁先生乐种学研究相关成果的取得,是他宽广的学术视野与亲力亲为的田野调查相融合的结果,他兼顾文化“语境”的同时恪守“音乐”立场,这也是袁先生宗教音乐研究与其它类似研究较为明显的不同之处。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暨袁静芳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为与会学者提供了一次交流、展示和学习的机会,对继承袁静芳教授等老一辈音乐学者的学术精神,弘扬师德师风,启迪后学,继往开来,对传统音乐的研究与教学、传承与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音乐学系  张一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