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国乐展坛”拉开帷幕并举办首场展演活动
卡玛萨乐队在演奏中 摄影:张涛
演出现场 摄影:张涛
张伯威副院长发表感言 摄影:储超
演出后,张伯威等领导和专家与演职人员合影 摄影:储超
4月13日,由图书馆创办的传统音乐展演平台——“国乐展坛”正式启动,特邀卡玛萨乐队在民族乐器陈列馆举行首场演出,展示了一台风味纯正的“满通古斯音乐”。学院副院长张伯威与我院民族音乐学资深研究员、满族音乐研究会副会长杨久盛,乐器工艺系主任赵广运等领导及专家同来自院内外60余位师生及满族音乐爱好者观看了演出。图书馆馆长王学仲主持了活动。
卡玛萨乐队由青年满族音乐学者恩特合达(汉名刘达)所创建。“卡玛萨”是满语“守护神”的意思。恩特合达2007年毕业于乌克兰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毕业后致力于满族音乐研究,通晓满语等通古斯语系的多种民族语言。他制作、复原了20余件满族乐器,并曾率领他的乐队举办过多场演出,展示、介绍满族音乐。
整场演出充满了浓浓的满族风情。在环境优雅的陈列馆内,6名乐队队员身着满族传统服饰席地而坐,不用扩音设施,演奏满族传统乐器,演唱满语歌曲。恩特合达主奏兼导聆,为观众介绍乐器乐曲。在历时一个半小时的演出中,乐队共演出了10首由恩特合达改编或创作的歌曲和乐曲。其中有根据满族传统舞曲改编或创作的《莽式》《小黑驹》《狩猎节奏》《撒放莽式》,有根据萨满祭祀音乐改编的《萨满祈福调》,有用莫尼克(口弦)即兴演奏的二重奏乐曲《神雀》,还有根据满族音乐旋律特征和节奏特点,结合满语自然韵律创作的反映现实生活或普及满语、推广传统文化的《松树啊》《母亲的一天》《守护者之歌》《数数歌》等。多首乐曲有演员与观众互动的情景,气氛热烈。
演出结束后,张伯威、杨久盛、王学仲、赵广运等领导和专家分别畅谈了观后感。纷纷表示,这场展演会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满通古斯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之瑰宝,是人类原始时代音乐的活化石。
“国乐展坛”是6年前图书馆创办的“国乐讲坛”之姊妹平台。“讲坛”旨在从理论层面推广传统音乐科研成果;“展坛”则意在从感性层面展示传统音乐形态及品种。两坛相辅助相成,以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主题和目标。据悉“2016中国(沈阳)满族音乐舞蹈学术研讨会”将于5月下旬在我院召开,组织这次满通古斯音乐展演活动,也是为大会的胜利召开做准备。
(图书馆 张涛)